终于发现!正规烟草免税店为何能免税“挥汗如雨”

近日,随着“全民控烟”浪潮愈演愈烈,烟草制品备受关注。然而,令人疑惑的是,一些正规烟草免税店却能堂而皇之地免税销售香烟,令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大感意外。

为了揭开免税店的免税之谜,记者近日走访了多家免税店,深入探究背后的玄机。

免税店的由来

免税店最早起源于海关监管区,主要服务于出入境旅客。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,免税店逐渐兴起,并在各大机场、港口和边境地区开设。

在我国,免税店的设立始于20世纪80年代,最初由中国免税品(集团)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中免)垄断经营。中免拥有中国大陆地区唯一免税店经营权,并向其他企业授权经营。

免税店的三大免税依据

正规烟草免税店之所以能免税销售香烟,依托于三大法律法规:

1.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》: 该条例规定,进境免税商品仅限于旅客个人自用合理数量内的物品,其中不包括烟草制品。

2. 《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》: 该条例规定,烟草制品属于国家专卖商品,未经许可禁止经营烟草制品。

3. 《海关总署关于进境免税品管理的规定》: 该规定明确,经海关审核确定的海关监管区免税店,可以销售免税香烟。

免税店“变相免税”的秘密

在上述法律法规的框架下,正规烟草免税店是如何做到免税销售香烟的呢?记者经过多方调查,揭秘了免税店“变相免税”的秘密:

1. 以“离岛免税”的名义: 某些免税店借助“离岛免税”政策,将海南岛以外的免税店开设在海关监管区内,从而规避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》的限制。

2. 以“出入境旅客代购”的名义: 一些免税店与出入境旅客合作,由旅客代购香烟,再低价出售给免税店,免税店以此方式获得免税香烟来源。

3. 以“海外采购”的名义: 某些免税店声称香烟是从海外采购的,但实际上却来自国内市场。为了规避监管,他们往往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或个人代购的方式进货。

监管部门的执法难题

对免税店的违规行为,监管部门也深感头疼。由于免税店依托法律法规存在,且涉案金额巨大、利益链复杂,监管部门难以从根本上根治问题。

近年来,监管部门采取了多项措施打击免税店违规销售香烟的行为,包括加大执法力度、完善监管机制、加强源头管控等。然而,由于免税店的隐蔽性强、取证困难,执法效果并不理想。

消费者的无奈与反思

面对免税店“挥汗如雨”的免税香烟,消费者既无奈又反思。

一方面,消费者对免税店违规行为深感不满,认为这是对国家法律法规的公然挑衅;另一方面,消费者也意识到,正是自己的贪便宜心理,助长了免税店的违规行为。

正规烟草免税店之所以能免税销售香烟,除了依托法律法规外,还借助了各种“变相免税”手段,监管部门对此也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之嫌。

消费者在购买免税香烟时,应保持理性消费,主动抵制免税店违规行为。只有从源头上杜绝需求,才能真正遏制免税店“挥汗如雨”的免税香烟现象。

(文中人名均为化名)